1. <ul id="2nboh"></ul>

    <blockquote id="2nboh"><legend id="2nboh"></legend></blockquote>
    1. 人文歷史

      論當前中國文化發(fā)展的問題及其根源 —— 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原理之延伸研究

      發(fā)布:編輯研究部 發(fā)布日期:2016-03-21 閱讀:206722

       

       

       

      王立東

       

        要:文章緣于當前的“文化熱”并基于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原理進行文化問題的延伸研究,提出當前中國文化發(fā)展的問題和根源,并提出中國文化建設應該追求的目標是“優(yōu)秀文化”。

      關鍵詞:文化;文化發(fā)展;問題;根源

      一、問題的提起:當前文化學研究的形勢

      1990年代開始,特別是進入21世紀,“文化”進一步成為熱點,既是世界的熱點,也是中國的熱點。這個“熱”潮風起云涌,覆蓋了中國也覆蓋了世界。1990年代初期,“文化原理”進入全國最高層次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(肖前主編)⑴,促使我們在研究折學原理之時也對文化原理進行研究。

      “文化研究”在全世界的發(fā)展已經歷時長久、成果十分豐厚,僅例舉如下諸項予以證明。

      1)在整個世界歷史上,高度重視文化發(fā)展,重視本民族文化的保存、傳承,是全世界各國家的一般特點。

      2)眾多文化學者關注文化研究,僅“文化”定義至目前已近300種,是一證明。國外的“文化”定義研究,張忠利著《中西文化概論》⑵ 從各家觀點中選列43種進行分析,最終認為:“任何一個定義只說到文化的一個或若干個層面或要點。也就是說,這些定義沒有任何一個足以一舉無疑地將文化的實有內容囊括而盡。之所以如此,是由于文化實有的內容太復雜了,復雜到非目前的語言技術及少數(shù)的表達方式能提挈出來。”據(jù)此可以知道“文化是什么”:

      第一,在文化全部實有中,不可有意無意把認為“好的”或“要得的”看做是文化;而把認為“不好的”或“要不得的”不看做文化,而看做是“歷史中的偶然”。第二,文化包括層進中的各層。文化是人適應環(huán)境與創(chuàng)造活動及其成果的總和。任何文化無一不含有“精神”和“物質”成分。第三,文化之所指不僅限于所謂“文明人”,“野蠻人”同樣有文化。所謂“文明”與“野蠻”之分,以及認為自己總是站在“文明”這一邊,這種念頭是出于自我重要感、聲威要求和對文化知識的貧乏。文化是地球表面的一種普遍現(xiàn)象。第四,文化并非一成不變的化石,而是在變動之中。第五,價值觀念是文化構成的必要條件。不能想像沒有價值含在中的任何文化。第六,文化與文化價值都是相對的。在世界文化典型尚未出現(xiàn)以前,很難籠統(tǒng)地說哪一種文化優(yōu)秀或不優(yōu)秀。

      張著指出:“筆者以為文化是人適應環(huán)境與創(chuàng)造活動及其成果總和。其功能有二:其一,文化是人類精神的主體設計者與承擔者,人類自我意識的最高凝聚;其二,文化外化出人類生存、發(fā)展所需的一切產品物質。”

      3)現(xiàn)當代國際關系問題、地區(qū)紛爭的研究,以文化為突破口,從民族文化差異、宗教信仰差異上研究問題,是世界性一大形象,使得一批此類著作紛紛形成。最著名論斷當屬1994年出版的亨廷頓著作《文明的沖突》,轟動一時。⑶

      4)眾多關于文化的國外研究中,與本文相關的研究值得關注,包括20世紀原籍德國、后入美國的女哲學家、思想家漢娜·阿倫特提出的“文化批評理論”值得重視,值得借鑒,以致中國學者唐小兵2012年發(fā)表的《阿倫特:市儈主義下的文化危機》⑷,對中國當前文化發(fā)展現(xiàn)象深懷憂患。

      “文化研究”在中國的發(fā)展同樣已經歷時長久、成果豐厚,本文亦選例幾個方面以述之。

      1)在中國學術史層面,有眾多大家人物關注文化研究,從20世紀早期的梁漱溟、胡適等先生,到當代的余秋雨等,堪稱大師云集、群星燦爛。

      2)在現(xiàn)代學術層面,“文化學”更成為一大研究領域,眾多學者從自身不同學術背景開展文化研究,不斷有學者以“文化學者”身份亮相媒體從事文化活動,學術研究的方向分布于各個具體文化領域,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研究、文化產業(yè)研究、旅游文化研究、飲食文化研究、跨文化比較研究、民族文化研究、語言文化研究、企業(yè)文化研究、歷史文化保護研究、文化權利研究、大學文化與校園文化研究,等等,研究面廣大、成果量可觀。

      2012年余秋雨出版《何謂文化》⑸,是及至目前學界文化研究最新成果。著作對文化相關問題做了“學理的回答”、“生命的回答”、“大地的回答”、“古典的回答”。“學理的回答”涉及“文化到底是什么?”、“文化的最終目標”、“中國文化的特性”、“中國文化的弊病”、“近三十年的進步”、“當前文化的隱憂”。在“文化到底是什么”探討中,余先生提出自己獨家定義:“文化,是一種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態(tài)共同體。它通過積累和引導,創(chuàng)建集體人格。”

      對于“文化是什么“這個問題,余先生認為當前中國文化在理解上至少有五個方面的偏差:太注重文化的部門職能,不重視其全民性質;太注重文化的外在方式,不重視其精神價值;太注重文化的積累層面,不重視其引導作用;太注重文化的作品組成,不重視其人格構成;太注重文化的片段享用,不重視其集體沉淀。關于“文化的最終目標”,余先生認為,是在人世間普及愛和善良。關于“中國文化的特性”,余先生認為應該從“獨特性”和“實踐性”上把中國文化特性定性為三個“道”在社會模式上,建立了“禮儀之道”;在人格模式上,建立了“君子之道”;在行為模式上,建立了“中庸之道”。關于“中國文化的弊病”,余先生認為是三個“弱”:第一個弱項是“疏于公共空間”,即,皇帝出行,要打出“回避”、“肅靜”,與社會隔絕;個人要做君子,總要“兩耳不聞窗外事”;百姓出行,只考慮自己如何快樂,不考慮公共影響(中國人旅游的吵鬧)。第二個弱項是“疏于實證意識”,即缺乏科學性,缺乏是非曲直的明辨,遇到是非、爭議總是要以中庸做結局。第三個弱項是“疏于法制觀念”,即凡事喜歡多變通,善于多變通,嚴重影響廣大民眾快速進入現(xiàn)代化文明。

      講到“近三十年的進步”,余先生認為有三點:由于三十年來注重經濟建設、改善人民生活,比較充分地普及了“民生文化”;由于改革開放,文化視野開拓,比較有效地普及了“多元文化”;由于一次次全民性救災活動,在中國史無前例地普及了“生命文化”。

      提及“當前的文化隱憂”,余先生認為有三點:第一,復古文化正在沖擊著創(chuàng)新文化。極度自信背后隱藏著極度不自信,降低了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對話的可能,陷于自言自語、自娛自樂、自產自銷、自迷自醉,陷入中國文化自改革開放以來的一個倒退。第二,民粹文化正在沖擊著理性文化,(即民眾的感性意愿取代文化的理性評價),民粹像復古一樣,實在設定虛假信仰,制造文化欺騙;民粹像民主卻絕不是民主,民粹的泛濫是對不民主的懲罰,但此懲罰換不來民主;民粹對民主的損害甚至超過專制;民粹主義表現(xiàn)在文化藝術上,就是放棄應有的等級和標準,把底層民眾的現(xiàn)場快感當做第一坐標;民粹主義拆掉了藝術提升的階梯,只剩下地面上的一片嬉鬧;不論哪個時代,哪個國家,文化藝術一旦受控于民粹主義,很快就會從熱鬧走向驚人的低俗,然后走向驚人的荒涼。第三,文化的耗損機制仍然強于建設機制。經濟發(fā)展,為何文化未能出現(xiàn)舉世公認的成就?與文化的耗損機制有關,包括“惰性耗損”(主要耗損在官場化、行政化的體制中;資源在體制內,成果在體制外;資源掌握在行政官場中,創(chuàng)新性工作在體制外無人支援)、“惡性耗損”(文化人物、文化人才屢受傷害無法得到保護,損害文化的創(chuàng)造)。

      3)在國家建設層面,當前,國家政府對文化發(fā)展予以政策性強化,表現(xiàn)諸多:多年來一直高度關注中華文化宣傳、傳承教育;加強關注中華文化的的保護,文化遺產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日趨完整、并不斷增補,各文化保護單位得到進一步重視;特別是2012年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推出加強文化建設的決定,把文化建設提升到民族復興、文化強國的戰(zhàn)略地位,對文化和文化建設的重視達到了最高點。

      4)在省、市、區(qū)發(fā)展層面,社會文化建設已成為政府業(yè)績的組成部分;紛紛重視社會文化、文明建設,一些省份紛紛“打文化牌”,原有“齊魯文化”、“三晉文化”、“燕趙文化”等地域性歷史文化品牌得到再度提升,沒有歷史品牌的在力圖創(chuàng)造;21世紀前十年,以“北京精神”為引導,多個省份提出了本省的“地區(qū)精神”;多個省份提出建設“文化大省”、“文化大區(qū)”;“城市文化建設”得到重視和開拓,僅陜西省西安市一個城市就規(guī)劃了“大唐風情園”等10個以上市區(qū)文化園,構成了堪稱精致、精彩的創(chuàng)意設計,實現(xiàn)了很好的效果。

      5)在教育事業(yè)層面,高等學校文化學建設可以歸納為三大方面:“文化學研究”、“文化素質教育”、“校園文化建設”。“文化學研究”即以學科學位點平臺,成為高校一大教育種類,例如原來的“專門史”、現(xiàn)在的“中國史(中國文化史研究)”一個碩士專業(yè)即在全國形成了數(shù)十家學科點,意在建立高校“文化學”學科方向,打造一批文化學學者。“文化素質教育”方面,自1990年代初期國家教育部啟動“高校文化素質教育工程”,在全國高校分布、建立了32個素質教育基地;各高校開展了深入研究、規(guī)劃,并開辟了足夠規(guī)模的文化素質、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、中國文化精神等方面的素質教育,從素質教育出發(fā),構建了中國高教的一個教育形式,推動中國高教形成一個“素質教育時代”。“校園文化建設”一直是高校建設的一大方面,進入21世紀更加升溫:首先,“大學文化”、“大學精神”的深層次研究快速形成形勢,一批高校領導、教育家、大學教師撰文探討,產出巨量成果;其次,“校園文化研究”、“校園文化建設研究”更加廣泛,產出量同樣巨大;各個高校“校園文化建設規(guī)劃(方案)”各領風騷,為高校文化環(huán)境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
      6)全國性“大眾文化教育”成為形勢,國家媒體“央視”開辟了多個固定的文化欄目:CCTV-3設有《文化大百科》;CCTV—4設有“文明之旅”;其他頻道也以專欄、專題形式開辟 “話說長江”(地理文化)、“舌尖上的中國”(飲食文化)等長篇系列;全國地方臺同時開辟若干地方文化欄目,借助國家電視傳媒構建了大眾文化的文化學教育,蔚為壯觀。

      二、認識我們自己:當前中國文化發(fā)展的問題及其根源

      面對如此壯觀的文化熱潮,凡是負責任的學者均應思考問題:當前中國文化發(fā)展形勢如何?發(fā)展的問題是什么?問題的根源是什么?

      1.當前的中國,文化發(fā)展確實取得了不小的成就。本文認為可以概括為:國家主流文化發(fā)展充分,政治思想文化建設高度發(fā)展;全國文化發(fā)展環(huán)境寬松,百花齊放確實得到充分實現(xiàn);各類文化發(fā)展成績斐然,達到建國以來歷史最好狀態(tài);科技領域取得空前成就,獲得世界個別領域領先地位;文學藝術創(chuàng)作空前躍進,獲得“諾獎”填補中國歷史空白;文化保護引起高度重視,國人文化保護意識得到提升;教育事業(yè)規(guī)模得到擴大,各類教育形式并行自由發(fā)展;國民思想自由達到最高,文化生活氣氛空前開放活躍。

      2.面對發(fā)展成就不能盲目樂觀,而應肯于發(fā)現(xiàn)存在的問題,本文歸納為:(1)“物質文化”方面,總體狀態(tài)為仍然不發(fā)達,建設方式總體為仍然屬于粗放型,尚未達到“集約型”、“精品型”;實行市場經濟方式,卻未獲得市場經濟的規(guī)范效應:市場秩序還存在混亂,造假遍地、踐踏誠信的問題還很嚴重;特別是有些問題已經到了必須承認的時候——市場經濟不是任何罪惡的根源、操作市場經濟的人才是物質文化建設一切問題的最終根源。此處即說,我們在不具備市場經濟素質的時候實行了市場經濟,物質文化建設受到市場主體素質的強大阻滯?。?span lang="EN-US">2)“政治文化”建設方面,民主體制、法制體制建設成為戰(zhàn)略性追求,目標已經非常清楚,但實際建設效果亦不理想。(3)“思想文化”建設方面,社會信仰迷失以至整個社會亟待重建思想信仰;社會道德問題增多,問題頻率加大,構成道德發(fā)展的“問題形勢”。

       3.清楚了文化發(fā)展的問題,同樣重要的是搞清楚問題的根源。本文認為:第一,中國文化自身的特質是問題的內在根源:中國文化整體上欠缺科學的邏輯脈絡,整個思想史由“百家”構成,“百家”各自為一,不存在文化發(fā)展之基礎固定、脈絡清晰、逐漸提升的發(fā)展關系、發(fā)展態(tài)勢;中國文化發(fā)展整體過程中經常存在多方面內容上、理念上的自相矛盾,一家說依法治國,一家說以德治國,一家主張嚴刑峻法,一家主張批判“苛政猛于虎”,始終不是前后相續(xù)的穩(wěn)定狀態(tài);中國發(fā)展文化走向上缺乏科學理性,全部文化財富屬于人文主義,完全不存在科學主義內涵,由此,在發(fā)展的根本走向上就未能培植起符合科學規(guī)范的文化發(fā)展樣式。

      第二,社會、文化變革影響是問題的外在原因:(1)中國文化思想界存在許多不科學的理念、觀點、舉措。歷史上,歷朝歷代均出現(xiàn)多次政策不穩(wěn)定、不清楚,僅對儒學即或者“獨尊儒術”或者“砸爛孔家店”,及至20世紀初葉的新文化運動再起“打到孔家店!”波瀾,這一“新化”過程丟棄了傳統(tǒng)文化中許多優(yōu)秀的遺產,成為中華文化發(fā)展的一次損害,這一點已為海外學術研究所認定。(2)外族多次入侵、國內過多社會動蕩,給文化發(fā)展造成了嚴重損害,這種外族入侵通過不同程度地傳入外族文化干擾中國文化自身的發(fā)展,通過列強偷盜搶掠、打砸焚燒,給中華文化保護、傳承造成嚴重破壞。(3)國內發(fā)生的政治事件及其擴大化,給文化發(fā)展造成多次、多方面損害,基于那些不理性的政治運動方式,毀棄了大量文化作品,摧殘了大量文化人物,瓦解了傳統(tǒng)道德幾千年形成的完整系統(tǒng)。(4)中國現(xiàn)代文化理念形態(tài)不穩(wěn)定構成損害,包括改革開放之后仍有文化思想左右搖擺,一時從閉關鎖國變?yōu)?ldquo;全盤接收”,一時發(fā)現(xiàn)“全盤接收”弊端又批評“崇洋媚外”,在全世界進入現(xiàn)代時代的情況下,國人仍不能擁有理性思維,尚不能找到文化發(fā)展的理性道路。

      第三,參差不齊的國民素質是問題的“主體因素”。國家推進、強化文化發(fā)展事業(yè)的狀態(tài)是一個方面,民眾自己的文化素質狀態(tài)也是一個絕大的方面。民眾文化素質概括為兩方面:一位整體偏低,二為參差不齊。這一國民素質狀況對文化的影響表現(xiàn)為: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問題嚴重,歷史上即多次出現(xiàn)盜墓、毀棄文物事件;當代社會亦無數(shù)文物造假、文物偷竊、文化環(huán)境破壞現(xiàn)象;家庭倫理文化的變異、畸形發(fā)展,毀棄了國民道德教育最早、最基礎的根基;當代傳播媒介在娛樂文化方面的低水平追求,真正地用娛樂“脫下”了“道德的底褲”!

      三、我們要建設什么文化?

      我們到底應該提倡建設什么樣的文化?本文認為應該是“優(yōu)秀文化”。“優(yōu)秀文化”的概念內容,決定著一國文化追求的方向和目標、文化建設的效應、文化發(fā)展的前景。

      1)優(yōu)秀文化應是先進的文化,是說文化的科學屬性。即,文化是有科學性的,而不是缺少科學性的;文化的科學性是高水平的、“位居”其他文化之前的,而不是“位居”其他文化之后。在這個意義上,通俗文化、流行文化便只是大眾生活中為了娛樂而創(chuàng)造、使用的“文化”,不是嚴謹?shù)目茖W意義上的文化,稱呼其為“…文化”只是為了歸類上的方便而已,并不表明其實質上的完全歸屬。

      2)優(yōu)秀文化應是優(yōu)質的文化,是說文化的質量屬性。即,文化是注重質量的,而不是忽略質量的;文化發(fā)展所形成的產品是優(yōu)質的,而不是低質的,更不是虛化的、假造的。從這個意義上,當前國家文化舞臺上常常出現(xiàn)并可能火爆的娛樂作品,實際往往是故意以其粗略制造娛樂,而這種“故意”卻恰恰夠早了“粗略”,丟擲了文化的質量,更有違先進文化的屬性。

      3)優(yōu)秀文化應是道德的文化,是說文化的倫理屬性。即,優(yōu)秀文化是向善的、維護善性的;不是向惡的、損害善性的;優(yōu)秀文化是倡導社會規(guī)范、道德規(guī)范的,而不是丟棄規(guī)范的。從這個意義上,近年舞臺上經常出現(xiàn)的通俗文藝作品之所以有時為大眾所輕視,之所以常常沒有好的文藝效果,往往因為其內容中包含了不健康的要素,這些不健康的要素觸及了道德的要求、道德的一般標準。

      4)優(yōu)秀文化應是高雅的文化,是說文化的品格屬性。即,優(yōu)秀文化是講求品味的、追求品味的;優(yōu)秀文化的產品是高品味、高層次的,不是低劣的、低俗的;優(yōu)秀文化是引導文化趣味“攀高”、上升的,而不是引導下降的。從這個意義上,近年舞臺上經常出現(xiàn)的通俗文藝作品之所以只能叫通俗文藝,就是因為層次過低、品味過低,所顯現(xiàn)所提倡的傾向缺乏了文化之向上的引導、促進意義。

      5)優(yōu)秀文化應是前進的文化,是說文化的功能屬性。即,優(yōu)秀文化是有實際社會功能的,不是虛妄的、無用的;優(yōu)秀文化具有促進的功能,能夠推動社會向著前進的方向運動,而不是阻止前進、更不是推動社會向后退的方向運動。從這個意義上,近年舞臺上經常出現(xiàn)的流行文化之所以不具有長久的影響力,也是由于其品味、質量的低劣而缺乏了文化的社會進步價值,缺乏了文化推動歷史前進的功能而耽于娛樂。

      6)優(yōu)秀文化應是民族的文化,是說文化的族類屬性。即,一個國家追求的文化是為自己民族發(fā)展服務的,優(yōu)秀文化的內涵一定有民族性屬性,其內容、特質、社會標準是本民族的;其凝聚力、威懾力的作用是維護本民族的;其文化構成是與本民族習俗交融的、合一的;其文化發(fā)展是自主、自我的,即,其生活方式、思維方式、價值標準是以我、以本民族為核心的。從這個意義上,近年舞臺上經常出現(xiàn)的通俗文藝作品之所以經常為大眾不能接受,完全是因為一些語匯、表達甚至整個創(chuàng)意脫離了中國文化的民族性,有違中華民族的欣賞口味、審美格調。

      明確了“優(yōu)秀文化”的本質和內涵,我們需要知道的是,要達到建設優(yōu)秀文化的目標,任重道遠,需要付出若干年艱苦的努力! 作者王立東:內蒙古科技大學教授、碩士生導師  文章來源:《職大學報》2015年第6期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    參考文獻

      1.肖前:《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》(上冊、下冊),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,1994

      2.張忠利、宗文舉:《中西文化概論》,天津大學出版社,2002

      3.亨廷頓:《文明的沖突》,轉引自余秋雨《何謂文化》,長江文藝出版社,2012

      4.唐小兵:《阿倫特:市儈主義下的文化危機》,轉引自《文摘》2013.6

      5.余秋雨:《何謂文化》,長江文藝出版社,2012

      亚洲综合无码第二页,中文字幕无码第三,99re 在线观看免费精品无码视频,18禁老司机深夜福利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码视频精品 天天久久av每天
        1. <ul id="2nboh"></ul>

        <blockquote id="2nboh"><legend id="2nboh"></legend></blockquote>